本学科是“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紧密围绕临床医学需求,瞄准科技前沿,通过学科交叉发展“面向临床”的生物医学工程,支撑学校的“临床提升战略”。
科学研究方面,发展了先进医疗器械和装置、医用生物材料与一体化诊疗技术、医用生物组学技术、智能医学工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先后在Nature、Cancer Cell、Advanced Materials等本学科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并获得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9项,总科研经费逾4000万元。
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方面,支持本学科的三个专业分别为: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信息学专业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平台建设方面,2019年,获批了“江苏省智能穿戴监护与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临床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了“江苏省慢病大数据应用与智慧健康服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获批“教育部智能诊疗技术及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以省级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了生物医学数据库和自主软件共享平台。
学科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
1)健康导向,深度医工交叉:充分发挥医科院校的优势,以临床、新药研制、疾病预防、康复等问题为导向,深度推进工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
2)融合发展,特色学科支撑:学校拥有一个A+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共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前1‰,本学科可以融合多个学科优势高速发展。
3)产业衔接,区域优势突显:江苏及长三角为经济最发达和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巨大的社会需求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学科建议意义与作用:
1)为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特色思路,在全省乃至全国起示范作用。
2)为医疗卫生行业和科技服务行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3)促进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产学研一体化程度,支撑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