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考虑人才培养,专创融合,通过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达到科创、产教,思创三位一体融合,自2014年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直是中国创业大赛的第一赛事,以“高定位、高水准、高参与、高质量、高价值”作为五大特点,成功的将创新创业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生动的上演了一场极具特色的思政课。此外,大赛覆盖全国高校,参与人数、投资机构众多,参与项目数量多、质量高。根据每年的相关赛制,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双创生力军。
大赛根据参赛项目的项目特点、已获投资情况、所处的创业阶段三方面,将参赛类别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就主体赛事而言,可分为:“互联网+ 现代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公益创业。另外,大赛还开通了红旅赛道及国际赛道,红旅赛道旨在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各区教委、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国际赛道由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与国外孵化器、投资机构等联合办赛,遴选优质项目。
就赛程安排,各学校于四月上中旬开展报名,四月下旬进行校级初赛,由学校选拔报送,于五月下旬进行省级报名审核,六月中旬进行省级网评,七月上旬开展省级决赛,十月中下旬进行全国总决赛。
我校去年参加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突出,《三维可视化肾癌手术精准治疗系统》获得创意组省级二等奖,《心芯相印历久弥新--体外无线充电式抗核磁起搏器》初创组省级二等奖,《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项目》公益组省级三等奖。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训练实践不间断,助力全校师生备战2020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保证各级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往届大赛的组织情况,现将有关备赛工作通知如下:
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根据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相应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六届大赛。
01、主赛道参赛项目类别:
参赛项目类型主要包括“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02、主赛道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0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7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4.师生共创组。参赛项目中高校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持股比例的只能参加师生共创组,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必须注册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
(2)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0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
0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类型: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要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0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3)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只能参加主赛道,不能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二、关于征集和选拔南京医科大学参赛项目的流程:
本次大赛采用校级选拔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南京医科大学项目征集和选拔赛由教务处主办,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承办。比赛的启动时间、赛事安排、初赛及决赛具体形式,将视疫情防控情况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决定来确定。请各参赛选手关注并耐心等待校赛组委会的后续通知。请参赛的老师和同学们关注QQ群:367666520。
江苏省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介绍
鉴于本次疫情,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两个非常优质的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学习资源:
1、江苏省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 http://180.108.46.32:83/1/3/13/Pagelist.html
(1)创新创业课程
http://180.108.46.32:83/3/list.html
课程包括:大学生创新基础、创业法学、创业人生、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职业与创业胜任力、微生 活微创业、创业管理、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投融资决策、创业投资项目分析、走进创业、创 业计划、创客与网络创业----双创入门
大家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到创新创业的内容,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够应用。
(2) 备赛专栏
http://180.108.46.32:83/26/list.html
内容包括:往届金奖项目回顾、专家辅导视频、经验分享等。
大家可以在视频中学习到更多的比赛知识,成功的经验会使努力的过程事半功倍。
2、关注微信公众号:“国创导师” 。
希望大家都可以积极关注并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